二、区域地质
位于伊犁板块的东缘,横跨博罗科努古生代复合岛弧带及阿吾拉勒晚古生代裂谷系,是阿吾拉勒晚古生代裂谷系向东尖灭的部位,同时也是博罗科努古生代复合岛弧带与阿吾拉勒晚古生代裂谷系两个三级构造单元的交汇部位。成矿区属阿吾拉勒金、铜、铅、锌、铁成矿区。
1、地层
区域内出露的地层主要为石炭系,其次为志留系和二叠系,另有第四系松散堆积物不同程度地覆盖。
1.1志留系(S)
出露地层为下志留统尼勒克河组上段(S1n2),仅在本区东北角零星出露。总体为一套深水复理石沉积,主要由深灰色、灰黑色凝灰质板岩、粉砂质泥质板岩、深灰色、灰黑色中细粒石英砂岩组成,顶部见有少量英安岩、砂砾岩。地层总体产状:20~30°∠50~70°。
1.2石炭系(C)
石炭系(C)是本区出露最广泛的地层,分为上、下石炭统。下石炭统大哈拉军山组(C1d)主要为一套海相火山喷发—沉积碎屑岩夹碳酸盐岩建造,与上覆上石炭统伊什基里克组地层呈不整合接触,局部呈断层接触。上石炭统伊什基里克组(C2y)主要为一套火山角砾岩、凝灰岩及熔岩,局部夹正常沉积岩和灰岩,具海陆交互相的类复理式建造。
1.3二叠系
出露地层为上二叠统铁里木克组上段(P2tm2),出露于本区的西南角,出露面积不大。主要岩性为黄褐色细砂岩,灰色凝灰质、钙质细粒长石岩屑砂岩夹灰黑色钙质粉砂岩。地层总体产状为15°~35°∠45°~65°。
1.4第四系(Q)
主要在工作区山前、沟谷及高山地带分布,主要有全新统残坡积崩积层(Qhdl+el)、冰碛沉积、碎石泥砾层(Qhgl)和冲洪积砂砾石层(Qhdl+pl)。
1、 岩浆岩
区域内分布着众多的岩浆岩,主要分布在区域南北部。岩体受构造制约,以酸性岩和碱性岩为主,中性岩次之,由华力西中、晚期构造旋回的产物组成。华力西中期侵入关系可分一个侵入次,华力西晚期侵入关系可分二个侵入次,现描述如下:华力西中期第三侵入次:岩体在区域中分布较有限,主要分面东南部,岩体规模较小,0.1~1.6平方千米,岩体多为不规则状。主要由辉绿岩、辉绿玢岩(βμ42c)组成;华力西晚期第二侵入次:岩体主要分布在区域东、南、西部,岩体规模从0.15~几十平方千米不等。以中性、中酸性岩为主,多为中~浅成相。主要由细粒石英闪长岩体(δo43b)、闪长岩体(δ43b)、灰白~灰绿色花岗闪长岩体(γδ43b)等岩体组成;华力西晚期第三侵入次:该侵入次岩体多分布在区域南部和北部。岩体主要是由一套碱性花岗岩类岩石组成,多属中~浅成侵入体,形态多为岩株。岩体岩石主要由中粗粒钾质花岗岩、灰白色~肉红色细粒花岗岩(γ43c)等岩体组成。区内脉岩十分发育,主要为辉绿(玢)岩脉、闪长玢岩、石英闪长玢岩、安山玢岩、花岗岩脉、花岗斑岩脉等,脉岩一般斜切地层。
2、构造
矿区位于伊犁板块的东缘,横跨博罗科努古生代复合岛弧带及阿吾拉勒晚古生代裂谷系,是阿吾拉勒晚古生代裂谷系向东尖灭的部位,同时也是博罗科努古生代复合岛弧带与阿吾拉勒晚古生代裂谷系两个三级构造单元的交汇部位,区内断裂及褶皱构造发育。
三、矿区地质
巴拉陶权区位于依连哈比尔朵深大断裂以南,次级构造较发育。铜矿出露地层为中石炭统吐尔拱河组。矿体主要产于英安斑岩中。在围岩中见石英脉,方解石及重晶石脉穿插。铜矿在成因上与华力西晚期中酸性侵入岩及其脉岩有极密切的关系,部分与区内中性喷发岩有关。矿石为含辉铜矿的英安斑岩,辉铜矿呈他形不规则的微脉沿破碎裂隙填充分布。赤铁矿呈他形不规则状散布。有时与辉铜矿共生。该铜矿矿化不均匀,零星分布为其特征。地表多为孔雀石、蓝铜矿等氧化物,原生硫化物见有黄铜矿、黑幼铜矿,辉铜矿、斑铜矿等,矿床类型为火山型铜矿床。本区铜矿化分布较广,工作前景广阔。
Copyright @2015 Wuhan Huaze Science & Technology Development Co., Ltd
版权归属:武汉华泽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E-mail:email@huaze.com.cn
鄂ICP备:24324324366